玉米收储改革提速 价格回归真实水平
日期:2017-06-27 / 人气: / 来源:汉中中盛农业科技有限公
始于2016年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整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场重头戏,成功与否关系着改革全局。玉米收储制度改变了临储制度带来的价格扭曲,理顺了市场的供求关系,改变了玉米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让价格回归真实价格水平,进而使得粮食流通流向也日趋合理——
资料图
近日,记者从国家粮食局等部门联合召开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总体情况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通过一年的改革,尤其是改革后第一个收储季的实践检验,玉米生产、流通、储备、加工全产业链环节均呈现积极变化,玉米价格回归市场,激活了整个玉米产业。
激活市场带动产业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一年来,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机制开始恢复,与从前实行临储收购制度时,整个执行收购地区基本是一个价不同,去年新玉米上市以来,市场价格已经出现差异。辽宁位于玉米北粮南运的端口,市场流通较为活跃,价格也最高;黑龙江玉米因运距远,一些第四五积温带生长的品种品质较低,价格水平也相对最低。有了地区差价、品质差价,贸易商有利可图,市场流通活跃度明显提高,粮食流通流向趋于合理,以往价格不合理情况下华北地区玉米向东北倒流的现象消失。
玉米价格回归真实价格水平,激活了玉米产业,玉米加工企业经营效益明显改善。东北深加工企业入市收购和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绝大多数企业满负荷生产,产品竞争力增强,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增加。黑龙江隆信锐意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蒸汽片玉米生产的企业,去年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后,公司盈利能力增强,又上马一条生产线,产能增长60%以上。
目前,东北地区玉米相关产业发展优势显现,吸引了一批深加工和饲料企业到东北投资建厂,促进粮食主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了东北地区经济活力。去年京粮集团与黑龙江省绥化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投资30亿元在青冈县建设集仓储物流、玉米加工于一身的粮食仓储物流加工产业园项目。东北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后,玉米价格大幅度下降,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能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为集团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粮独大”局面改观
多年来,在临储政策支撑下,玉米价格居高不下,东北一些地区出现玉米跨区种植、替代种植,玉米产量大幅增加,生产出的玉米大量进入临储库存,供给侧的矛盾极为突出。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需要从生产端着力,调整优化种植结构,聚焦“镰刀弯”地区的玉米非优势产区,减少玉米种植面积。
玉米收储市场化改革以后,在价格的“指挥棒”下,优势地区、优质品种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明显,不具有竞争力的地区和品种在市场倒逼下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去年全国减少籽粒玉米3000万亩,为近13年来首次减少,超出年初确定的调减1000万亩的目标。
在调减玉米面积的同时,努力做“加法”。针对近年来国内大豆缺口逐年扩大、对外依赖程度超过83%的情况,实施“米改豆”,大力发展优质食用大豆生产。去年全国大豆面积增加1044万亩、产量增加23亿斤。计划到2020年大豆面积达到1.4亿亩,增加4000万亩。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当前大豆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潘文博表示,今年将继续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产区玉米面积,减少无效供给。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发展优质稻米、强筋弱筋小麦、优质蛋白大豆、双低油菜、高产高糖甘蔗等产品,增加有效供给。发展特色鲜明的杂粮杂豆、风味独特的小宗农产品、有地理标识的农产品,以及“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有市场需求的茶叶、水果、蚕桑、蔬菜等园艺产品,拓展特色高效供给。
从今年春播和夏播调度情况看,预计今年玉米面积比上年减少1000多万亩,调减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四省区的春播区和黄淮海夏播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面积1200万亩,比去年增加584万亩。特别是东北冷凉区玉米大豆轮作面积1000万亩,比上年增加500万亩。粮改饲1000万亩面积已落实到位。
“两条底线”保障收益
在这场玉米收储制度市场化的改革中,受到冲击最大的无疑是农民。必须守住“农民有粮卖得出”的底线和保障农民种植收益的底线。
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司长周冠华表示,要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入市收购,保证“有人收粮”,防止农民出现“卖粮难”。随着玉米价格回归市场,各类加工企业和贸易企业积极入市,成为农民售粮的主渠道,形成了多元市场主体共同入市收购的新格局。
在这一轮玉米市场化收购中,中储粮、中粮、中航等央企继续发挥“国家队”和“主力军”的作用。中储粮有序轮入中央储备和国家一次性储备玉米,截至今年4月30日收购期结束,中储粮累计收购玉米2141万吨,占东北地区收购总量21%。中粮、中航等有关央企充分利用自身渠道和优势开展市场化收购,有效缓解了农民“卖粮难”问题。
去年,新玉米上市以来价格大幅回落对农民收入造成不利影响。有专家估算,去年东北地区玉米每亩种植收益只有200元至300元左右,比上一年减少近一半。如果扣除土地流转费用,很多农民种植玉米不仅没有赚钱,甚至还赔钱。为此,国家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玉米生产者给予一定补贴,并且及时足额发放。截至2016年11月份,中央财政安排的补贴资金已基本兑付到农户手里,政策惠及东北三省一区超过4500万人口。补贴资金有效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基本守住了多数农民特别是优势产区农民的玉米种植收益的底线。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长久之策。从当期看,由于市场价格走低,农民收入受到影响,但从长远看,农民增收不可能单靠政府的补贴支撑。价格不反映市场真实供求关系,将使种植与市场脱节,最终造成农民长远利益受损。随着改革效应的逐步显现,推动种植结构调整,生产经营体系优化,新产业新业态形成,这些都将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的竞争力,提升农业供给的质量,维护农民收入增长势头。
作者:汉中中盛农业科技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乡村别墅冬天常用的10种取暖方式09-16
- 痛定思痛:敢于对比,我国农机产07-07
- “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如何行稳致07-07
- 甘肃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7-07
- 四川首届农机职业技能大赛圆满落07-07
- 环保厅来抚调研农村生物质直燃取07-01
相关内容 Related
- 家用取暖炉的点火注意事项03-05
- 民用清洁炉具专委会2019年会在京召03-02
- 清洁采暖炉具和小型生物质锅炉标03-02
- “保计,我把取暖炉给你送来了”12-22
- 清洁取暖让天津西青群众干净温暖12-22
- 采暖季到了,这些暖心补贴你们收12-22